快讯

博客价值几何?透过全球博客TOP25解析中国博客特色

2009-03-02 06:29  出处:pconline  作者:pconline产业资讯 张一杰  责任编辑:zhangyijie 

  “博客”(BLOG)作为一个新型的个人互联网出版工具,风靡于世界各地。博客中的内容更是丰富多彩,从知情人爆出的“新闻内幕”,到纯个人色彩的思想、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应有尽有,更多的则是写者思想片段的记录、日常发生的事情和自己的兴趣爱好。从它雏形的出现到现在,它已经有了十余年的历史,它能够让使用者用很方便地用文字、链接、影音、图片建立起一个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网络世界。

  最有价值的商业博客 他们为什么会赚钱

  近日,美国财经网站24/7 Wall Street评选出了25个最有价值的博客站点,商业网站Gawker Media以1.7亿美元位居榜首,这样高的价值,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

  “博客”这种网络日记的内容通常是公开的,自己可以发表自己的网络日记,也可以阅读别人的网络日记,因此可以理解为一种个人思想、观点、知识等在互联网上的共享。由此可见,博客具有知识性、自主性、共享性等基本特征,正是博客这种性质决定了博客营销是一种基于个人知识资源包括思想、体验等表现形式的网络信息传递形式。

  博客营销的基础问题是对某个领域知识的掌握、学习和有效利用,并通过对知识的传播达到营销信息传递的目的。是公司或者企业利用博客这种网络交互性平台,发布并更新企业或公司的相关概况及信息,并且密切关注及时回复平台上客户对于企业的相关疑问以及咨询,通过较强的博客平台帮助企业或公司零成本获得搜索引擎的较前排位,以达到宣传目的的营销手段。

  与传统营销不同,传统营销通常是通过媒体宣传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这种媒体宣传主要体现在广告上。但传统广告的千篇一律,让消费者产生了“视觉疲劳”,人们看到广告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抵触---不愿多看一眼。博客营销并不用硬性的广告来“污染”受众,它从调动消费者的兴趣点出发,通过客户体验,让消费者主动接受,进而成为企业固定的消费群,用这样一种渐进的方式达到营销的目的。

  博客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传播方式,其所蕴涵的商业价值在发展中不断的显现出来。博客营销将网络作为营销工具,网络的种种优势,成本、速度、多样性,图文影声并茂都要比单一的电邮、网站或者网络广告要更有效果。
  
在这样一个传播过程中,消费者的好奇心成为切入点,通过直观的交流,投资企业可以缓慢地把企业产品信息及企业品牌文化传递给客户。这种方式最大限度地消除了消费者对传统广告的抗拒感,让客户从内心接受了企业的宣传信息。

  在这个相当自由的媒介里,所有的企业,不管是不是同行业的企业,也不管是不是同等级的企业,它都可以将自己放在一个至高点上,在同一平面,和其他企业相比,通过类比提升企业的知名度,进而引发了潜在消费者的好奇,轰动效应便产生了。

  外国的月亮到了中国 怎么就不圆了呢?

  “博客”这个起源于外国的事物到了中国又有怎样的发展呢?不可否认,在它开始进入中国市场的一段时间内,它确实成了大家追捧的东西,几乎一夜间“博客”这个词,红遍了大街小巷。不管是公司老板,还是打工的小白领,包括在校的学生,都拥有了自己的“博客”。全球最大的中文“博客”网站创始人方兴东,曾经说过,一天约他吃饭的人都排队,一天吃4、5顿饭都吃不过来,而现在又落得一个什么样的下场呢?国外的商业博客价值过亿,而中国的为什么迟迟处于发展低糜的状态呢?难道同样是月亮,放在中国,它就不圆了么?

  我们不禁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写“博客”呢?无非两种原因,一是为了传播,二是出于自恋。一些爱秀敢秀的人,利用博客这种社交工具,宣传自己,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只要你敢就没有什么不可以。

  同样,“博客”在中国的商业价值大家也不是看不到的,有些企业老总甚至亲自上阵,开博为自己所在的企业赚取形象分,但是效果并不那么尽如人意。从本质上讲中国的博客缺少了一种浪漫的环境,甚至是十分的现实,其成本是一般小企业接受不了的。通过提升个人知名度来提升企业知名度,是中国商业网络营销的重要手段,但是那样专一的表现,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去接受的,一个“博客”网站,太明显的显示出来的都是商业的信息,又有多少受众呢?所以中国的商业“博客”营销是不对中国人胃口的,况且这个的大环境也没有给“博客”营销一个良好的环境基础,明确的网络营销定义,使得它失去了本身的概念。

  从另一方面讲,“博客”这种形式真的适合中国人么?毕竟中国是个传统保守的国家,有着他自己独特的历史与文化,所有的人都愿意去把自己的隐私拿出来晒给大家看么?虽然说,有的隐私是能引起大多数无聊人员的关注,但是那并不证明这是一条行的通的光明大道。在中国,大多数人不习惯与这种在网上的赤裸的表现,人们更加习惯于面对面的倾诉,而倾诉的对象也不会是任何一位陌生人,而往往都是自己的熟知的人。

  说到这个,我们不能不谈当年的成功案例,中国“博客”第一红人徐静蕾,她可以称的上是中国博客的掘墓人,她为什么会红呢?首先她是一名当红艺人,其次长像上她也算是美女级别的,她推出了自己的博客,自然关注的人会很多,她关注生活,记录她的冒险经历,流露她的沮丧情绪。她记录在纽约学习英语的经历,她贴出她在时代广场的照片,她和大家分享了她的课堂测试分数,也谈到了学习语言的困难,她也写了些长文章介绍她的童年和大学生涯,学习书法、逃课、如何应对挫折和不安全感。

  对于徐静蕾来说,除了博客,以前我们是没法通过其他方式看到这么多有关她琐碎的日记,比如人家今天又剪了脚趾甲什么的,这也许就是当中的价值。而她博客后期的高速流量则是因为“流量奇迹”本身就成了个事件,大家为了看流量跑去老徐的博客,从而进一步增加了老徐博客的流量,老实说这并不是作为博客的徐静蕾应得的的流量,而是炒作的结果。那么当年那么红火的博客,现在的下场不也是一样,停止更新了?这又是因为什么呢?

  话说当年徐静蕾的博客一炮而红,带给她的价值收益是无可厚非的,大家都认识到了这种营销手段,大规模地名人进驻各类博客网站,短时期内让流量飙升。但将营销手段做成博客主业,这就是忘本了。本来她的成功在于她给出了一个崭新的窥探名人隐私的渠道,而当商业价值远远超过这个简单的概念的时候,虽然在某些意义上,它满足了老百姓的窥私癖,但其实大多数是些鸡毛蒜皮的生活杂碎,在杂碎以外并不具有很多原创价值,“博客”也就不值钱了,因为违反了“博客精神”的其他方面,比如草根性啦、平等性啦、民主等等。

  所以“博客”在中国,可以说是变了质的,它失去了其在外国市场上的初衷与地位,它即没有了关注的人群,也没有了所谓“博客”网络营销的意义所在,成了爹不疼娘不爱的孩子,没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空间,没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不管是因为历史背景的原因,还是人文地理的原因,或者是社会现实的原因,总之“博客”在中国,并没有体现出它应有的价值,难道原产的东西离开了本土,就不能有它适合生长的环境么?到底是我们做的不好,还是我们的受众不能去接受,这都是有待考察的……

IT热词搜索 来源:360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