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人的固有印象中,因为不用燃烧化学燃料,电动车能源更为清洁,因此电动车也被叫做新能源汽车。但是,在当前店里结构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电动车对于减排、碳中和方面的意义,或许与我们想象中的不太一样。
据媒体报道,全国碳市场7月16日正式开市,7月15日,澳大利亚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院长刘科在深圳“科技创新院士报告厅”做“碳中和误区及其现实路径”的专题演讲。
其提到,当前对碳中和的六大误区
刘科院士指出,当前业内对碳中和的挑战及认知有限,存在几个误区:
误区一:认为风能和太阳能比火电都便宜,因此太阳能和风能完全取代火电实现碳中和。事实上,每年有8760小时,而太阳能每年发电小时数各地不同,平均在1700小时左右;
也就是说太阳能大概在1/5 – 1/6 的时间段比火电便宜;而在其他5/6的时间段, 如果要储电,其成本会远远高于火电。
误区二:人们以为有个魔术般的大规模储电技术,但实际上能源行业没有计算机行业的摩尔定律。“
人类花了100多年时间的研发,电池的能量密度并没有得到革命性的根本的改变”, 迄今大规模GW及的储电最便宜的还是100多年前就被发明的抽水储能技术。
误区三:用二氧化碳制成化学品,但从规模上,二氧化碳制成化学品并不具备减碳价值。全世界约87%的石油都被烧掉了,约13%的石油生产了我们所有的石化产品。 二氧化碳转化为其他化学品对减碳的贡献是相当有限的。
误区四:认为利用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技术能够碳中和。把生产过程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捕获提纯,再投入到新的生产过程中进行循环再利用或封存,理论上能够实现二氧化碳的大规模捕集,但是“碳中和不光是一个技术的问题,更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平衡的综合性问题”。
刘科院士强调,在目前的技术下成本很高,也无法实现彻底固碳,而且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补集难度也很大,迄今靠CCS或CCUS减低的CO2排放量是非常有限的。
误区五:认为通过提高能效能够实现碳中和。通过增加能效能够显著降低工业流程、产品使用中的碳排放,前20年中国能效确实有显著提高,但同时期,碳排放总量不但没降低,而且增加很多。
因此,提高能效是减碳的重要手段,但只要使用化石能源,提高能效对碳中和的贡献也是非常有限的,提高能效确实是减低碳排放的成本最低,最应该优先做的。
误区六:希望以电动车取代燃油车来降低碳排放,但事实上电动车与燃油车之争在一百年前就已经开始了。
刘科院士表示, “如果能源结构不改变,如果电网67%的还是煤电,那电动车是在增加碳排放,而不是减少碳排放。 只有能源结构和电网里大部分是可再生能源构成的时候,电动车才能算得上清洁能源”。
【来源:快科技】【作者:若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