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资讯 > 正文

“彭”湃新动能,淮海经济区智慧崛起

在“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和“深圳都市圈”等区域概念的热议下,“淮海经济区”显得颇为低调。其实,“淮海经济区”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最早可追溯至1986年,是国内最早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之一。

直到2018年10月,国家发改委发布《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明确“淮海经济区”包括来自江苏、安徽、山东及河南四省边界的十座城市:徐州、连云港、宿迁、宿州、淮北、商丘、枣庄、 济宁、临沂以及菏泽。其中还写道,“着力提升徐州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

这一片区域,北接齐鲁、南连江淮、东濒黄海、西临中原,背靠华中经济区,位于亚欧大陆桥的最东端,地处中国两大核心经济区——长三角与环渤海、两大交通主轴线——沿海线与陇海线的交汇之地,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战略枢纽地位。

淮海经济区拥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同时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格局。

历史沿袭

淮海经济区历史悠久,有资格谈论“文明”。在中国古代的“九州”分野中,淮海经济区的范围就包含了“四州”——兖、青、徐、豫。《禹贡》所说的四条大河,淮海经济区占其三:黄河、淮河、济水。

交通的地位,淮海经济区也得天独厚。从横向来看,东西铁路大动脉陇海线,拦腰贯穿这片区域。在“江苏省城镇规划体系”里,这条横道叫“沿东陇海城镇轴”。从纵向来看,“淮河生态经济带”的规划里,“一带、三区、四轴、多点”的“四轴”在“北部淮海经济区”内,就包含了以纵路划分的“三轴”——“沿京九线城镇发展轴”“沿京沪线城镇发展轴”和“沿新长铁路城镇发展轴”。

淮海经济区的地域范围属于“黄淮海平原”,开发较早,早期的农业生产十分发达。其在战国时代就有了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体系,汉代已有“东粮西运”的光辉成就。秦汉以后,人口大量增加,冬小麦已经在黄淮平原广泛种植,粟麦轮种的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制,进一步提高了这一区域的粮食产量。

但是,黄河始终是最不稳定的因素之一。由于人口的增长,黄淮海平原的自然植被几乎被采伐一空。汉武盛世时,为巩固河套地区、陕北高原、鄂尔多斯高原和河西走廊以抵抗匈奴,移民百万,将这些地方的森林草原全部开垦为农耕区,造成土壤沙化,黄河泥沙量剧增,从此黄河下游河道决口频繁,改道频频,洪水泛滥,更有“夺淮”之烈。

汉代之后的两千多年农业史里,黄淮海平原的“辉煌”很早就因水患而黯淡。河道淤积、洪水频发、湖泊衰退、排水不畅,因科学技术水平的停滞,直到上世纪50年代,还是旱、涝、碱的贫瘠之地。而且,正因为农业的加倍“内卷化”依然存在,农业环境还在持续恶化,目前黄淮海平原的浅层地下水已经从70年前的1.5~2米,变成严重缺水、靠“西粮东运”的困难局面了。

如果观察中国今日的大城市,除了一些铁路线交汇点上的城市、港口城市能够“一蹴而就”繁荣发达之外,其他的大城市或者说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绝大多数都有一个农业时代的“好底子”,这是不能忽视的历史的沿袭。显然,淮海经济区并不具备这样的“好底子”。

另外,1949年之后,政治性的行政区划也是一个影响城市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由于行政区划的“割裂”,淮海经济区包含的四省十城,既不是政治首位度高的省会城市、经济特区、计划单列市,也在地理上和省内的这些城市距离较远,造成了上无龙头、下无纵深、左右掣肘、靠天吃饭的困难局面。

四省都有自己的发展“重心”:山东主要沿胶济铁路发展,江苏主要沿沪宁铁路和长江发展,河南提出以郑州、洛阳、开封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安徽提出了“皖江经济带”。相比之下,“淮海经济区”所在的鲁南、苏北、皖北、豫东,都处在离“重心”相对较远的地区。

所以,淮海经济区面临的挑战,一是底子薄、经济基础弱、生态危机严峻;二是处于各省的边缘地带,搭不上“快车”。这是国家发改委发布《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明确“淮海经济区”国家级战略规划的背景。

“新基建”来了

国务院2018年批复的《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提出推动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打造省际交界地区合作示范样板。规划中指出,淮海经济区是国家“两横三纵”的城市化空间格局的主要节点区域,位于纵轴沿海通道与横轴陆桥通道的交汇处。

在肯定淮海经济区战略地位的同时,“规划”将有望解决淮海经济区经济基础薄弱、生态危机严峻、搭不上各省“快车”的重点问题。

淮海经济区各城市近年来一直致力于签订合作框架、备忘录、建立对话机制。特别是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在国家发改委指导下,10市召开主要领导参加的协同发展座谈会。2019年,淮海经济区10市产业协同发展、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等15个专题合作协议签署施行。

同心协力搭上“淮海经济区”这班快车后,如何弯道“超车”,是摆在10个城市面前的最大问题。

10个城市中,“3个老工业城市”与“7个资源型城市”,大多数具有交通便利、制造业发达的基础。像徐州,以交通运输、仓储物流和制造业为主;连云港以运输业为主,宿迁和济宁以制造业为主,淮北以采矿业为主,宿州和商丘都以建筑业为主……

也就是说,要加速发展,淮海经济区一要开展制造业的转型——把处在生产粗放、人员密集、能耗大、附加值低的阶段的制造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二要发挥交通运输优势,联接城市内外交通网络,打造宜居环境,吸引更多人才,并通过交通网辐射制造业升级。

“新基建”政策的提出,为淮海经济区提供了“脱胎换骨”的弯道超车技术。“新基建”,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含信息基础建设、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涉及到通信、电力、交通、制造等多个社会民生重点行业。

“新基建”给淮海经济区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首先,“新基建”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淮海经济区基础薄弱、经济内生性不强的问题。依靠数据驱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道路,淮海经济区可以实现长期的、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新基建”用投资来拉动市场的需要,也能激发出更多的消费需求,增加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让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坏。

其次,新基建除了新型基础设施,还包含传统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这对淮海经济区来说,提升空间是很大的。在一定程度上,“新基建”和传统“铁公基”的关系就像是数字化基础设施和基础设施数字化的关系,互相取长补短。

具体来看,像徐州、连云港的优势产业交通运输业,“新基建”带来的是围绕旅客出行流、货物运输流、交通监管流的全面升级。像徐州、淮北、宿迁的优势产业制造业,“新基建”可以实现生产等核心场景的智能化。

“新基建”的台子,给10个城市中已经具备核心优势的交通运输业、能源业和制造业提供了“唱新戏”的好机会。

特别是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已经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徐州实施了“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发展行动计划”,出台了装备与智能制造、新能源、集成电路与ICT、生物医药四大新兴主导产业实施方案,制定特色产业基地发展实施意见。

围绕重点场所、重点区域,徐州分批分期实施5G基站建设,目前全市已改建、新建5G基站近2000个;到2022年底,总计规划建设基站9132个,将实现市域5G全覆盖。

徐州还结合智慧城市建设,打造了一批生活娱乐、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5G典型场景应用案例,让市民切身体验5G技术带来的新改变。

数字化赋能

当下,淮海经济区的发展,也受到疫情、经济下行压力和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也正因为如此,科技创新才更加是发力的关键点。

像交通运输业、仓储物流业、制造业、采矿业、建筑业等,都能通过“新基建”赋予的信息化、智能化手段,装上传感器,配备新的生产软件和管理软件,使用人工智能和云服务,来一番“智慧”改造。

从硬件和软件的角度去看,工业设备,就像人的身体,不断健身,肢体就可以强健。但是,肢体怎么协调,动作如何发出,全靠“大脑”的指令。因此,传统产业既要强健“身体”,维持硬件的良好运转;更要有一个聪慧的“大脑”,用软件处理信息,并做出决策,并对整个生产流程进行综合有效的指导。

“新基建”就是要给软硬件同时进行“更新换代”,当生产中的每一个要素、每一个流程都实现信息化、数字化之后,产业的优化升级、产业竞争力的提高、落后产能的淘汰也就指日可待了。

新基建推动产业升级,离不开懂行的数字化转型伙伴。以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为例,在交通、制造业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这两个方向的“新基建”加持和科技创新,都有华为的身影。华为中国政企业务,懂行业趋势,懂技术创新,懂生态建设,以核心业务场景驱动行业数字化转型。

徐州自古就是“五省通衢”。依托京杭大运河,正在冲刺北方内陆亿吨大港的目标;依托京沪高铁,中心城市地位更加突显。未来,徐州将以交通枢纽为核心,全力构筑综合运输服务的“三层体系、八大系统”。

徐州地铁的建设,华为的前沿技术和解决方案应用是当中的典型。徐州地铁2号线为西北、东南走向的骨干线路,衔接老城商业中心彭城广场和市级商务中心徐州新区商贸与金融中心,串联徐州汽车北站、汽车南站等客流集散点,全长约35.3公里。

在拥有20座车站的徐州地铁2号线中,分布着3000余个高清摄像头,同时承载着多个不同系统的数据业务,比如:PIS(乘客信息系统)、AFC(自动售检票设备),这些摄像头和数据流就是地铁管理中心的眼睛、耳朵和神经末梢,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地铁一站又一站的脉动。

这样一套庞大的监控管理系统每秒钟所产生的数据量必然是相当惊人的。为了给监控管理系统提供足够的网络带宽和更高的可靠性,华为联合徐州城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发布了MS-OTN(100G)解决方案,在保证设备拥有足够带宽的同时实现了多业务统一承载、高可靠和低延时。

以“软硬管道+Smart100G”为技术核心,深入地铁管理运营场景,有效地满足了地铁建设需求,构建可靠、高效、简易运维的新一代地铁通信承载网络。由此,徐州地铁2号线CCTV系统中的每一只“眼睛”便可以1080P的清晰度仔细观察地铁中的每个角落,让地铁运行更安全、更迅捷。

在制造业方面,徐州的徐工集团驰名全球,迫切需要“工业互联网”的技术促进。在HUAWEI CONNECT 2019期间,徐工信息汉云携手华为鲲鹏计算发布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两家平台希望通过双方在技术及商业层面的优势互补,聚焦为工业企业提供降本、提质、增效的整体解决方案,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重点产业数字化网络化升级。

而且,以徐州为代表的淮海经济区,在装备制造、能源、化工产业方面都有一定的“辐射性”,像装备制造业的产品往往流向西部和京津冀地区;能源产品为苏南和华东地区服务;化工业和冶金业为华东、中原及长三角区域提供了大量工业原料。

而徐州作为地理枢纽,其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和方案,可以有效地在交通网络中进行流通;作为中心城市,更可以示范性地加速整个淮海经济区的联动,有力地促进淮海经济区相关产业的“集体升级”。

除此之外,当地政府和企业也都有基于自身的数字化需求。这个时候,“懂行”的华为中国政企业务,正好为这两类用户提供了识别关键业务场景需求的能力,并利用数字技术来结合业务场景形成转型方案,进而引导企业先聚焦关键业务场景推动转型升级。

比如在矿山-井下的核心场景,以AI提升管理运营效率;在港口-运输场景,用5G实现运输的自动化升级。无论是制造场景,还是企业生产、销售的场景,华为都携手生态伙伴,通过细分客户的定位、业务环节、痛点和需求,来协同解决业务难题。

懂行业的关键场景,才能驱动行业数字化转型迈向深水区。而行业数字化转型激发的新动能,不仅可以为以徐州为代表的淮海经济区奠定整体的数字化基础,还能为该区域内的企业提供信息化方案和信息化人才,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从而多角度、全方位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增长。

总体来看,淮海经济区的发展,不仅将影响到东部沿海的深层次开放,也将影响到中国东、中、西的区域经济联动。对于长期作为经济洼地、如今蓄势待发的10城来说,既要打破人们头脑里固有的行政壁垒,更要用“新基建”概念下的信息技术打破产业壁垒、市场壁垒。

网友评论

三日内热门评论文章
热门IT产品
  1. ¥7599
    苹果iPhoneX 64GB
    ·
  2. ¥5799
    三星S9
    ·
  3. ¥4498
    vivo NEX旗舰版
    ·
  4. ¥4999
    OPPO Find X
    ·
  5. ¥1799
    努比亚Z18mini
    ·
  6. ¥1499
    OPPO A5
    ·
  7. ¥1999
    荣耀Play(4GB RAM)
    ·
  8. ¥1598
    vivo Y85
    ·
  9. ¥3499
    坚果R1(6GB RAM)
    ·
  10. ¥3599
    一加6(8GB RAM)
    ·
为您推荐
  • 相关阅读
  • 业界资讯
  • 手机通讯
  • 电脑办公
  • 新奇数码
  • 软件游戏
  • 科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