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探索 > 正文

online祭祖,就是科技进步了吗?我也怀念传统的气息

  [PConline 杂谈] 或许2020年开始时,所有人都不会料到今年会变成这样。持续了2个多月的防控令,已经全方面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也在影响着我们的传统文化。春节后的第一个节假日——清明节要来了,但可能会变了。

“互联网祭祀”成官方推荐的选择

  早在半个月前,我的手机就在不断收着短信,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内容不再是“注意错峰出行”“文明祭祀,严防山火”等等,而是劝导“延缓祭扫”或鼓励“利用互联网”的方式祭拜先人。

  民政局也发布通知,广州市各殡葬服务机构拜祭场所将暂停今年清明期间的祭扫活动,广州市民政局将开通网上拜祭平台,有关殡葬服务机构也将安排集中祭祀。这次,一种特殊的扫墓方式——网上扫墓成为今年指定的新型选择。

  一些公众号平台也都整合了“云”祭扫的入口,方便市民选择。如登陆到广州市银河烈士陵园(银河革命公墓)官网,可以看到有3个栏目,分别是“烈士拜祭”、 “公众拜祭”和“祭扫仪式”。这样有组织、有纪律、规范化的变革,说实话我是觉得很赞的。

  点击“烈士拜祭”选项,可看到530位烈士的介绍。市民可选择所要拜祭的烈士进行追思。在每一位烈士的网络拜祭空间,可看见烈士生平简介以及回忆相册,另外还能通过网上祭扫页面进行献花、点烛、上香、祭酒、敬茶、祭品、擦亮红星和留言。

  而在“公众拜祭”页面内,市民可通过填写安放在银河革命公墓的先人姓名全称进入网络拜祭空间。页面内,市民可为先人献花、点烛、上香、祭酒、祭品、留言。此外,在网络祭拜空间,市民可为先人设置祭拜场景,设置先人照片以及转换室内外场景。

  据资料,去年清明期间,广州有近600万人次参与现场拜祭。而祭扫活动具有“短时间、小空间、高密度”的特点,这次疫情极大地推动了替代性拜祭方式,但终究还是让人觉得是一种无奈之举。


(图源南方plus)

“互联网祭祀”早已遍地开花

  毕竟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里,一直是“死者为大”,丧葬观念是十分庄重严肃的,不在现场的扫墓往往让人觉得缺少仪式感或真诚。但一搜索发现,互联网扫墓早已成为现代人中蔓延的趋势。

  据悉,2017年殡葬行业的市场规模在1320亿元左右,而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预计到2020年行业市场规模在5000亿元左右。中国殡葬协会官网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死亡人口接近1000万,以每年7‰的速度递增,但与之俱涨的是数万至数十万的公墓价格,北京市92%的市区消费者曾认为公墓消费过高,相信不少人也曾听过“死不起”的感叹。

  事实上,民政部提出在2007年推动过“网络祭奠”模式,公益方面是为革命烈士、历史伟人建立网上纪念堂或者网上墓地,让大家在重要日子通过互联网进行祭奠,藉以追思,悼念和怀念,其理念是绿色环保。

  此后,一些以盈利推广,为客户提供网上虚拟墓地的网站相继出炉,通过“上香”、“献花”、“点烛”、“献祭品”等虚拟服务收费。免费注册后就可以快速为逝者创立一个纪念空间,管理者上传墓志铭、生平事迹、照片或录音等资料,对墓园进行个性化的布置,供来访的亲友悼念。

  通过购买虚拟货币,来访者可以用各式各样的供品装点逝者的墓园。贡品也不仅拘束于豪车别墅,还有流行的按摩仪,曲面广角电视,甚至食物可以选择麻辣烫,宠物可以选择英国短毛。

  还能花上5个天堂币(相当于0.05元人民币),就可以使一个中年男人在坟前跪拜24小时。

  还有的祭祀网站不仅能把逝者喜欢的菜肴添加到“私家厨房”,还推出了“雇保姆”“带亲人旅游”功能。

  用户可以帮逝者换衣,陪逝者锻炼等等,让他在另一个世界过得更加健康。

  

  现在“互联网祭祀”的功能,早就超乎想象,而像这样的网络纪念馆,全国有上万家。

是移风易俗还是与时俱进

  看到这里,一些人可能会疑惑,一向讲究二十四孝,清明扫墓传统根深蒂固的国家,对于这样网络扫墓的新方式,是怎么逐渐认同呢。


(图源南方plus)

  其实早在2009年,民政部就发布《关于深化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各地也先后推进殡葬改革,如取缔冥品焚烧、燃放鞭炮,以鲜花果品代替纸钱、鞭炮,以树葬、海葬等生态安葬方式代替土葬等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政策还要求“推行火葬”,毕竟如果想让每年1000万人口“入土为安”,全国大部分省份的公墓用地都将在10年内耗尽。这也导致了公墓价格居高不下,即使处在远郊也需花上不小的建设费用和后期的管理费。

  再切合实际来说,很多人想“互联网祭祀”的理由都是“我太忙了”,在这“996是福报”鸡血环绕的社会里,你觉得在互联网上可以轻松买到一切,但想跨越几百公里堵上几个小时扫个墓,却感到身心俱疲。

  要是这时能有个网站告诉你,帮你包办这一切,甚至能看上去让故人更美好,或许这就是这上万个网上纪念馆存在的理由,对于孝者而言,钱花得多少并不重要,“有心则灵”。

  但这总体来说还是小众化的需求,只不过在今年的特殊情况下,以不到现场为特征的网络祭扫、隔空祭扫现象,应该会有明显的增多。这也说明,祭扫文化的演变,本身是社会具体情境发生改变的产物。今年的确是一个加速祭扫习俗转变的“窗口期”。

  央媒也在提醒「倡导网络祭祀要避免“用力过猛”」,表达了社会在变迁,移风易俗也会随之进行,无需刻意为之。“鼓励和倡导网络祭祀、网上时空信箱等方式,就是从疫情防控现实出发,所作出的一种积极尝试。”“如果为了倡导网络祭祀,就将传统祭祀方式一棍子否定,既无必要,也将引发抵触心理。”

  的确,国家既然为清明准备了节假日,想必也不只是为了让大家在家上网花钱买“服务”。

  在这春暖花开之际,回到故里,与亲人们一起到墓前除草、修饰、祭拜等,共同缅怀先祖,表达思念和敬意,也是中华传统精神的美好表现。

  但如今疫情期间,“云祭扫”服务让缅怀亲人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更加快速便捷,随时随地将敬意、亲情和孝心送到“云端”也是与时俱进的举措。

  毕竟,生者平安,就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心中有情,不分远近,不分形式。

网友评论

三日内热门评论文章
热门IT产品
  1. ¥7599
    苹果iPhoneX 64GB
    ·
  2. ¥5799
    三星S9
    ·
  3. ¥4498
    vivo NEX旗舰版
    ·
  4. ¥4999
    OPPO Find X
    ·
  5. ¥1799
    努比亚Z18mini
    ·
  6. ¥1499
    OPPO A5
    ·
  7. ¥1999
    荣耀Play(4GB RAM)
    ·
  8. ¥1598
    vivo Y85
    ·
  9. ¥3499
    坚果R1(6GB RAM)
    ·
  10. ¥3599
    一加6(8GB RAM)
    ·
为您推荐
  • 相关阅读
  • 业界资讯
  • 手机通讯
  • 电脑办公
  • 新奇数码
  • 软件游戏
  • 科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