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业界资讯 > 正文

剥离宗教之后的“冥想” 看KEEP、NOW们在中国如何发展十亿新赛道

  “这是一个经典的时刻。我独自一人,所需要的不过是一杯茶、一盏台灯和一台音响。你知道,这就是我的全部。”

  1982年,史蒂夫-乔布斯亲自为一张自己的照片,写下了这一段题词。而这张照片的内容,是他在昏暗的灯光下冥想的全身照。

  自19世纪末从东方传入西方,冥想在西方世界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传播,逐渐被更多社会成就颇高但同样面临巨大压力的人群的认可,乔布斯只是个中代表。

  冥想的流行原因十分简单——“焦虑”。

  据不完全统计,美国有大概4000万人饱受焦虑综合征的困扰。自2013年以来,美国抑郁症的比例上升了33%,而千禧一代患抑郁症的比例也上涨了47%。

  市场痛点的出现催生了相应的服务,焦虑的美国人从质疑“神秘东方力量”出发,走到了“追捧冥想”的彼岸。

  这样的社会现象反应到了影视剧中,“用冥想缓解焦虑”这件事,在热门的影视剧《生活大爆炸》《硅谷》都曾出现过。

  回到现实中,冥想也成了创业者新的掘金矿场:根据Marketdata发布的美国冥想市场研究,2014-2017年的三年时间里,美国冥想市场估值持续增长,至2017年已达12.1亿美元。同时,Marketdata估计,这个数字将于2022年达到20.8亿美元。

  抛开宗教仪式的部分,冥想正在以“精神世界的健身”被更多人接受。

  冥想去除宗教化的历程

  1893年,印度瑜伽大师在芝加哥世界宗教会议上正式将冥想传入美国,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东西文化碰撞之后,上世纪70年代,美国分子生物学家卡巴金提出“正念”的概念,强调“不带批判、有意识地去觉察当下”,并从科学的角度去向众人阐释了冥想的内涵。

  卡巴金表示:“在思考之前,先要觉知。比起行动,我们更要关注存在。在面对压力时,如果你能聚焦于当下,察觉情景的压力和自身反应的冲动,你就引入了一个新的维度。”

  让务实的西方人接受科学家的观点比接受瑜伽大师的观点要容易得多,逐步剥离了宗教色彩的冥想开始走向流行,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现代心理学的理论来证明其科学性。

  从冥想中获益的人群

  作为世界上最成功的科技公司之一,苹果公司对于冥想似乎情有独钟。

  这当然离不开创始人乔布斯的禅修经历。

  1972年乔布斯高中毕业后,进入里德学院,在这所以自由精神及嬉皮士生活方式著称的学校乔布斯开始研究东方神秘主义哲学。时隔一年,叛逆的乔布斯决定退学,并开始了前往印度进行精神之旅的旅行。

  “我迷上了自我启蒙的想法,想要弄清楚我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我该怎样融入这个世界。自印度回国之后,我常去洛斯阿尔托斯的禅宗中心静坐冥想,在那儿我认识了日本的禅师乙川弘文。‘禅’对我的生活一直有很深的影响。我曾经想过要去日本,到永平寺修行,但我的精神导师要我留在这儿。”

  禅修和冥想让乔布斯找到了自己的人生道路——“跟着本心走”。

  乔布斯相信通过内心的明悟,能够找到一条终极的产品之道。“禅学重视经验,不重视智慧。我开始注意到比知觉及意识更高的层次——直觉和顿悟,这与禅的基本理念极为相近”。“我跟着我的直觉和好奇心走, 遇到的很多东西,此后被证明是无价之宝。”这是乔布斯1983年的讲话,可见,乔布斯对禅当时已有较深的体悟了。

  2016年,苹果在 iOS 10 的“健康”功能中加入了“正念训练”(Mindfulness),Apple Watch 也加入了深呼吸的功能。这或许也是对乔布斯最好的缅怀了。

  从冥想中获得收获的不仅有科技界的大佬,我国的影视明星陈坤同样是冥想的受益者。他在某档谈话类节目中直言:“冥想很好的。我自己已经有超过20年的打坐冥想经历,冥想能够给人带来内心真正的平静和喜悦。”

  从冥想中受益的不只是这些社会名人,在美国,已经有930万人开始冥想——举个例子,冥想的头部公司Calm's Sleep Stories功能,一经上线就成了上千万用户睡觉的“伴侣”。

  而在中国,目前约有 1600 万需住院治疗的精神病患者,8000 万需服药治疗的心理疾病患者,2.5 亿需心理咨询的心理障碍人群以及 7 亿需要心理帮助的心理亚健康人群——中国的市场需求似乎也在呼唤着自家的Calm能够诞生。

  但如你所知,东方市场对于“冥想”的认知决定了硬着陆的“舶来品”不会受到欢迎。“冥想剥离宗教”这件事,在东方市场任重道远。

  正念冥想App“Now”的创始人李乐鹏曾在媒体公开表示,健身、跑步等关注的是生理机能的健康,冥想关注的是精神状态。在这个每个年轻人都会面临身心挑战的时代,精神层面的“锻炼”一定是必须的。据了解,李乐鹏也是每日瑜伽的创始人,瑜伽用户对于冥想的认知更清晰,这也为“Now”带来了一批种子用户。

  相比于创业者,消费者更能直观地说出服务和产品是不是他们想要的。在我国互联网健身APP的先行者“KEEP”中,冥想课程已有多个,数以百万计的用户成为了这些课程的体验者。他们对于冥想的评价,或许更能代表大众——

  “听着冥想的音乐有种心静的感觉,非常好的课程,比很多地方都专业。”

  “第一次尝试冥想,本以为很简单却发现并没有那么简单。不过,仅仅十分钟,做完就感觉到了久违的放松,冥想真的很神奇。”

   “最适合在火车上做的运动就是冥想!”

  这样的动态,在KEEP关于冥想的动态里随手一刷就会出现——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冥想在KEEP这样有影响力的健身APP上流行,似乎也印证了它的巨大市场。

  冥想产业:企业掘金新矿场

  受众基础、新兴科学概念、庞大的市场需求,这些都为冥想去除宗教化,迈入产业化提供了基础。

  第一批被关注到的在冥想掘金的创业者同样在美国——毕竟这个市场的需求和消费能力是客观存在的。

  通过让用户实现随时随地冥想,“引导冥想”(guidedmeditation)类应用取得了令人咋舌的成功。尽管细究起来,冥想本身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并不需要技术的帮助。但美国最大的两款冥想应用,Headspace和Calm,每年都能通过他们的订阅服务各自获得超过5000万美元的收入。

  以Calm为例,去年它作为初创公司获得了2700万美元A轮融资。而根据公开报道,本轮融资由 Insight Venture Partners 领投,Ashton Kutcher名下的Sound Ventures以及乐队One Direction前成员Harry Styles参投。资本的加持,让Calm的估值达到了2.5亿美元。

  不可否认,中国市场和美国市场存在着肉眼可见的差距: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欧美等高收入国家能够达到 59 美元,但中国目前不足 2 美元。一个客观事实是,长期以来国人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并不高,消费意愿也不强。而“冥想”对于心理健康,也似乎没什么“药到病除”“立竿见影”的功效。

  不过,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也让更多国人感到了“焦虑”,这也解释了为什么KEEP上线的冥想课程能够吸引200多万用户。

  作为一家最早杀进互联网健身领域的健身科技公司,KEEP目前已经成为了2亿用户的选择。更多的人群带来了更为多样的用户需求,这或许也是KEEP不断拓展新的课程品类的重要原因。从基础的减脂塑形,到舞蹈操课,到瑜伽冥想,这些似乎都是它为了满足更多人需求,留住更多用户的重要举措。

  至于这种战略是否奏效,我们尚未可知。但从200多万人的冥想课程中,我们看到KEEP在这一细分品类里又走在了中国健身市场的第一梯队,而跳出这一企业观看健身行业,我们也能察觉这1%的用户需求,极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潜力。

  美国数以十亿计的细分市场在中国会如何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

网友评论

三日内热门评论文章
热门IT产品
  1. ¥7599
    苹果iPhoneX 64GB
    ·
  2. ¥5799
    三星S9
    ·
  3. ¥4498
    vivo NEX旗舰版
    ·
  4. ¥4999
    OPPO Find X
    ·
  5. ¥1799
    努比亚Z18mini
    ·
  6. ¥1499
    OPPO A5
    ·
  7. ¥1999
    荣耀Play(4GB RAM)
    ·
  8. ¥1598
    vivo Y85
    ·
  9. ¥3499
    坚果R1(6GB RAM)
    ·
  10. ¥3599
    一加6(8GB RAM)
    ·
为您推荐
  • 相关阅读
  • 业界资讯
  • 手机通讯
  • 电脑办公
  • 新奇数码
  • 软件游戏
  • 科学探索